-
-
-
公众号 -
我们 -
在环保水处理领域,高密池作为污水处理流程中的核心环节,承担着去除悬浮物、有机物和部分胶体物质的重任。然而,高密池污泥上浮却是一个常见且棘手的问题,影响着整体处理效果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其成因,并结合高密池的使用背景,提供专业应对策略。
01 污泥上浮成因揭秘
高密池污泥上浮的成因复杂多样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☑ 原水藻类含量高:藻类代谢产生的有机物会影响絮凝效果,导致絮体难以沉降。但冬季等非生长季,此因素可排除。
☑ 排泥不当或设备故障:沉淀池排泥不及时或刮泥机故障,会导致矾花上浮,影响水质。
☑ 混凝剂投加量难控:混凝剂投加不足,混凝反应不充分,絮体难沉降;投加过量,则会压缩双电层,使絮体与气泡粘附上浮。
☑ 水力负荷过大:超负荷运行导致流速增大,絮体难以在池中沉降,被带至清水区。
☑ 原水浊度影响:浊度过高,絮体粗大难浮;浊度过低,混凝效果差,需适量投加混凝剂。
此外,上浮的絮体表面和内部孔隙常粘附微气泡,这些气泡的成因包括池底沉泥厌氧发酵、藻类作用及水泵管路系统漏气等。
02 科学应对策略
针对高密池污泥上浮问题,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:
☑ 合理调整排泥时间:设置集泥槽与穿孔吸泥管联动排泥,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调整排泥时间,确保沉淀池正常运行。
☑ 投加粘土或助凝剂:针对低浊度水,可投加粘土或PAM等助凝剂,提高混凝效果,使絮体更易沉降。
☑ 精准控制混凝剂投加量:采用SCD等在线仪表实时监测水质,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混凝剂投加量,确保混凝效果达到最佳。
☑ 分池处理应对水力负荷:在高密度污泥池超负荷运行时,可打开联通阀平衡进水量,调度部门应统筹安排进水量,避免超负荷运行导致的水质问题。
☑ 改造异向流斜管沉淀池:考虑将现有的斜管沉淀池改造成异向流斜管浮沉池,根据原水浊度的变化灵活切换沉淀或气浮工艺,提高处理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