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
-
公众号 -
我们 -
一、工艺参数调控:细节决定成败
01
溶解氧(DO):微生物的“呼吸开关”
厌氧段(DO<0.2mg/L):
确保聚磷菌释放磷,若DO超标(>0.2mg/L),磷释放受阻,除磷效率暴跌30%以上。
缺氧段(DO<0.5mg/L):
防止氧气“窜入”干扰反硝化,若DO>0.5mg/L,反硝化速率下降50%。
好氧段(DO=2-3mg/L):
平衡硝化效率与能耗,DO<1.5mg/L时硝化停滞,>3mg/L则浪费能耗。
02
污泥龄(SRT):微生物的“生命周期”
脱氮优先:SRT>15天(保留硝化菌)。
除磷优先:SRT<8天(加速排磷污泥)。
★ 平衡模式:SRT=8-15天(兼顾两者,需动态调整排泥量)。
03
内回流比(r):脱氮的“加速器”
范围:200%-500%,根据进水TKN浓度调整。
作用:每提升100%回流比,脱氮效率提高8%-12%,但对除磷影响微弱。
04
碳氮磷比(BOD₅/TKN/TP)
脱氮需求:BOD₅/TKN>4.0(不足时投加甲醇)。
除磷需求:BOD₅/TP>20(不足时投加乙酸)。
05
水力停留时间(HRT):反应的“计时器”
厌氧段:1-2小时(确保释磷充分)。
缺氧段:1.5-2小时(完成反硝化)。
好氧段:6小时以上(硝化完全)。
二、运行异常问题:症状与处方
01
出水TP超标
症状:TP>2mg/L,厌氧段释磷不足。
病因:
① BOD₅/TP<20(碳源不足)。
② 泥龄过长(SRT>15天,聚磷菌流失)。
③ 厌氧段DO>0.2mg/L(抑制释磷)。
处方:
① 投加乙酸(提升BOD₅/TP至20以上)。
② 增大排泥量(降低SRT至8-12天)。
③ 检查搅拌强度(避免空气复氧)。
02
NH₃-N残留
症状:NH₃-N>3mg/L,硝化不完全。
病因:
① 好氧段DO<2mg/L(硝化菌受抑制)。
② 进水含硝化抑制剂(如重金属、有毒有机物)。
处方:
① 提高DO至2-3mg/L。
② 检测进水水质,加强上游污染源管理。
03
NO₃⁻-N超标
症状:NO₃⁻-N>7mg/L,反硝化不足。
病因:
① 内回流比<200%(回流硝酸盐不足)。
② 缺氧段DO>0.5mg/L(抑制反硝化菌)。
处方:
① 增大内回流比至300%-500%。
② 降低缺氧段搅拌强度,避免空气复氧。
04
污泥膨胀(SVI>150mL/g)
症状:污泥松散,沉淀差,出水SS升高。
病因:
① 低DO(<1mg/L)、高BOD/N(>6)、低温(<15℃)。
② 硫化物中毒(>10mg/L)。
处方:
① 提高DO至2-3mg/L。
② 调整污泥负荷:F/M=0.1-0.18 (kgBOD₅/kgMLSS·d)。
③ 投加铁盐(10-20mg/L)抑制丝状菌。
05
生物泡沫
症状:池面泡沫堆积,出水浑浊。
病因:
① 丝状菌过度增殖(温度波动、低负荷)。
② 污泥龄过长(SRT>20天)。
处方:
① 喷洒水喷淋(破坏泡沫稳定性)。
② 投加消泡剂(植物油或聚醚类)。
③ 调整SRT至8-15天。
三、参数调控与异常问题的关联逻辑
DO失控:
厌氧段DO高→TP超标;
好氧段DO低→NH₃-N残留。
碳源不足:
BOD₅/TP<20→TP超标;
BOD₅/TKN<4→NO₃⁻-N超标。
泥龄矛盾:
SRT<8天(除磷优) vs. SRT>15天(脱氮优),需动态平衡。